26载奋战刑侦一线 让证据说话还原真相
梅州五华公安局刑侦大队四中队中队长张思标: 26载奋战刑侦一线 让证据说话还原真相
张思标(左)对提取到的物证进行分析。受访者供图
一声令下,有条不紊进入“塔寨村”,迅速抓捕犯人,现场取证……这不是《破冰行动》的情节,而是真实办案场景。梅州五华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四中队中队长张思标曾加入这场缉毒战的较量。作为现实中真正的“破冰者”,张思标表示“现实比电视剧更加惊心动魄!”
在案发现场,张思标不是抓捕犯罪分子的警察,而是让证据开口说话,还原案件真相,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的公安刑事技术警察。
他常年奔赴案发现场,肩挎勘查箱,手戴白手套、面戴口罩,或刷着不同颜色的粉末、或提着勘查灯蹲在地上细细寻找……很多时候,刑事技术警察不像其他刑侦警察直接与犯罪分子正面交锋,和穷凶极恶的歹徒拼杀搏斗,他们更多的是做一名幕后英雄,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斗智。
●南方日报记者 汪思婷 通讯员 张汉光
◎火眼金睛
在恶劣环境中寻找蛛丝马迹助破案
烈日炎炎,近40℃高温室外,为了尽量保证案发现场不被破坏和污染,张思标戴着帽套、口罩、鞋套等,在开始现场勘验前就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上衣早已被汗水浸透。
26年坚守在刑侦一线的张思标,他坦言夏季是最艰苦的时候。“每到夏季的几个月份,看完现场就好比蒸桑拿,全身湿淋淋的像刚从水里出来一样。”
现场是刑警介入案件的第一关,每一滴血迹、每一枚指纹都可能是重要的证据和线索。张思标常常为了找到一个足迹、一根发丝,一蹲就是一天,一盯又是数日。
“有时为了找证据,连续一个星期往荒山跑。躺在床上想到哪里还有遗漏的地方,又赶紧去现场看看。”张思标说,一些抛尸案、碎尸案一般都在荒山野岭,真相往往就在蛛丝马迹中。
为了现场取证,张思标不仅要翻山越岭,更要与尸体“亲密接触”。
“那是一起发生在转水镇的命案,尸体已有一星期的时间,当时正值夏季,尸味十分难闻。”张思标说,当时围观的群众都被异味“赶”走了,自己顶不住了就走到外面透透气,再回去继续勘查。
对于刑事技术警察来说,他们工作还存在许多潜在危险。
2003年非典时期,群众谈非典色变。当时五华县岐岭管辖区接到报警,有一个疑似非典病人,从广州回到岐岭老家后死在家中。“接到上级任务,我们立即前往现场勘查,无惧非典恐怖,检验尸体,提取相关化验检材。”张思标说,工作结束后他们就直接被隔离观察。经过漫长等待,得知未检出病毒,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下。
无论多么恶劣的现场,还是危及生命的任务,张思标从未说“不”,他是案发现场义无反顾的“逆行者”。
谈及家庭,这位铁汉展现了他柔情的一面。“家人知道我的工作内容,但不敢告诉他们工作的潜在危害。”张思标说,在大多数人眼中,刑事技术警察只是取证、检验等工作。也有一些案件的现场,要冒着窒息、中毒的危险到井下、地下室;火灾、爆炸现场,要进入随时可能坍塌的建筑物,冒着随时可能二次爆炸的危险进行勘查……
“每次出警,妻子都会等我到家才入睡。如果我不能回家,就会及时打个电话报平安。”张思标说。
◎正义之证
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坏人
《破冰行动》剧终,电视机前的张思标沉默了。他说,在这部剧中看到自己和弟兄们的影子。
“当时我们收到出警任务,但去哪里?抓什么人?我们都是不知道的,只知道一路经过了汕头、潮州。”张思标回忆道。
当记者问到“在未知的情况下,心里忐忑吗?”张思标笃定地说:“这不忐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圆满完成任务,期待这是一场成功的行动!”
看似是电视剧中的镜头,却是张思标现实中面对的工作。
除了现场取证,张思标还要将提取到的足迹、指纹、生物检材等物证进行分析,导入案件系统,在信息库里核查比对等一系列工作。
2016年3月7日,华阳镇华新村古某明住屋发现被盗;4月4日,华阳镇华新村张某秀住屋发现被盗。经细致勘查现场,张思标在古某明住屋发现提取可疑烟头一枚,在张某秀住屋发现提取可疑槟榔渣一块。经送检,连夜比对后均检验出邹某委的DNA基因分型,成功破获此2宗盗窃案,并深挖扩线破获系列盗窃案10宗。
每一个案发现场,都需要刑事技术警察通过认真、细致的现场勘查,案件背后通宵达旦锁定犯罪证据,为侦查人员提供了方向、范围。而他们勘验的结果,将决定着一个人是否应承担刑责。“刑事技术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不可出一丝差错。我们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但也绝不不放过一个坏人”,张思标说。
一直以来,张思标秉承抽丝剥茧的执着,让证据说话,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凭借精湛的业务能力、出色的工作成绩获得了不少荣誉,今年5月又被评为“梅州市第八批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成绩斐然的背后,是夜以继日的寂寞与枯燥。在大部分人看来这是个“孤独得只能自己跟自己对话”的岗位,张思标一干就是26年,工作以来共参与现场勘查2351起,捺印嫌疑人指纹、脚印3240份,利用现场物证直接或协助破案件567宗。
面对一个个形形色色的犯罪现场,他总是在案发后的第一时间出现、最后一个离开。在实验室里也一样,埋头检验、比对。同事比喻张思标像一头“老黄牛”,不是在现场,就是在分析现场物证的路上,努力让每一份痕迹成为正义之证。
记得有一年正月初一,接梅林派出所报称,梅林镇招田村一村民被人打死,张思标一行人马上赶赴现场进行现场勘查和尸体解剖,深入细致地勘查、检验分析,直到深夜。接着第二天凌晨,接油田派出所报称,油田镇高车村一山顶发现一具无名尸,张思标他们立即从熟睡中起来,步行三个多小时才到达现场,接着立即展开工作。
“一旦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累啊苦啊全都抛脑后,心里全是案件和现场。”张思标说。
◎守护平安
取证不佩枪也成“神枪手”只为随时候命
空闲时间,张思标会练太极拳。“太极拳外柔内刚,在实战中也能起到一定作用。”张思标说,他喜欢运动,以前每天坚持跑步、打球,现在工作太忙,不能抽出时间来锻炼,于是自学了太极拳。
除了练太极拳,张思标还特别爱去练枪房。
“听说您有一个外号叫‘神枪手’?”一聊起手枪,张思标便露出了笑容,难掩对手枪的喜爱。
然而,让记者吃惊的是,张思标的刑事技术工作并不需要佩戴枪支,但他却练就一身“神枪手”的本领,多次获得手枪射击比赛奖项,曾代表县、市多次参加市、省手枪射击比赛。
在张思标心里,手枪和警服一样,神圣而庄严。“拿起手枪、穿上警服,就代表了一份责任,要护人民周全,保百姓平安。”张思标说,使用枪支是一个警察最基本的技能,练好用好是为了在紧急情况能献出一份力,随时为出警行动做准备。
依稀记得1992年,张思标第一次在警校触摸真枪打出一发实弹的那一瞬间。“那一刻忘不了,我打了8环,心里很激动,当时就有一种人民警察强烈的使命和担当。”张思标说,8环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就是跑靶,10环是他每次射击的目标。
拿警枪、穿警服、当警察,是张思标的梦想。打小就喜欢看侦探类书籍的张思标,每当看到书里、电视上穿警服的人,心里就特羡慕,希望自己长大也能当一名人民警察。“小时候我自己攒钱,买了一套《福尔摩斯》,看了一遍又一遍,大学的时候,也经常去图书馆借侦探类的书,特着迷。”张思标回忆起往事,笑着说。
如今,拥有公安机关高级执法资格、痕迹检验高级工程师职称的张思标,成为了五华公安局刑侦大队里公认的“福尔摩斯”。他说:“每次行动,我都把自己置身于案件当中,把自己当成福尔摩斯。”
“标哥,昨天的比对有结果了”“标哥,报告写好了”……在五华县刑事技术界,大家都称张思标为“标哥”,不论年龄大小、职务高低,都喜欢这么叫他。同事们纷纷表示,一声“标哥”,包含了战友们对张思标的敬重。